【活動報導】 8/11-15義起心連心暑期營隊:社會情緒學習(SEL)的引導與探索—原住民國中生心理支持的建構

社會情緒學習 × 課程設計

八月中旬,諮人系的服務團隊挺進信義國中開展全新的輔導探索:為期五天的暑期營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團隊成員不多,但導師、活動、課務、行政等工作組別一應俱全;每位成員也同時身兼不同課程的授課教師,從設計課程到上台授課全部包辦,可謂踔絕之能。

課程設計方面,團隊以社會情緒學習(SEL)為基本,構築出涵蓋國學素養、語言表達、生涯選擇、社會學習與體育知能等百花燦爛的諸多課程,如:成語接龍、文章賞析、媒體識讀、生涯探索、社會參與……

國學素養 × 情緒學習

國文科聽起來似乎難以下嚥,但是諮人系服務團隊人才濟濟,以成語接龍和文章賞析為例,由兩位國文系畢業的碩士班成員為主要設計者,在謹守國文專業的同時讓國學變得有趣,更能在其中結合情緒教育與團隊合作,使學生覺得津津有味。




成語接龍

在成語接龍課程中,我們精選出60個與「喜怒哀驚懼厭」六大情緒有關聯的成語,製成「情緒成語牌卡」,又從中挑出24個較有難度的成語,製作兩兩一對的釋義牌卡,讓學生能夠在團隊合作中快速認識深難的成語,並使用60張牌卡,以類似桌遊「UNO」的方式,以情緒作為出牌條件,讓學生在玩樂的同時,將情緒與成語深度連結;此外,課程還輔以引人入勝、層巒疊嶂的情緒王國故事與老師們生動的演出,提起學習興趣後引導學生逐步闖關,循序學習。在這樣富有多樣性與精采設計的課程中,學生不只能認識情緒,也能增加情緒的語言表達方式與團隊合作能力。




文章賞析

在文章賞析課程中,依照年級精選兩篇不同難度的文章。國一使用〈草船借箭〉、國二國三使用〈畫皮〉。課程中除了介紹書本、作者與文章外,也會讓學生分組並「解密」文章中的文言文,增加對古文的熟悉,促進團隊的合作與討論,加上人物關係圖學習單,讓學生可以深入探索故事中,各人物的情緒以及和其他人物互動時關係的轉變;最後在學生已經深入了解人物的身分與性格後,進行較有難度的故事續寫/改寫,讓學生以團隊形式,發揮創造力與想像力,以四幕劇起承轉合的故事寫法,在加強寫作、創造能力之同時,促進團隊表達與合作。




班級導師 × 班級輔導

在豐富課程的基礎上,每個班級都配置有兩位導師,其中一位為是諮人系輔諮碩士班的成員,除了基本的班級導師事務,也在其中發揮諮人系本色,安排一系列富含社會情緒學習的班級活動,如:靜心時間、班級輔導、聯絡簿回饋等,將導師能夠與學生緊密相處的優點放到最大。

在靜心活動中,導師組採用「著色畫」以及「正念」(葡萄乾)作為主要活動,目的在給予學生多樣化且溫和的靜心方法,使學生在煩惱中,學習使自己靜下來的方法。著色畫的部分,導師們為予位學生準備了一本畫冊及一組色鉛筆,營造安靜的環境使學生專心的著色,並在結束後分享感覺、引導靜心的效用,輔以具儀式感的畫冊發放環節,期盼營隊結束後畫冊仍能發揮陪伴學生的功能。在正念體驗活動中,導師組準備多樣化的食物如:葡萄乾、小魚乾及軟糖,加上導師為不同食物客製化的指導語;使學生能在一人獨處時,即使面對手邊不同的食物,也能使用相同的感官知覺,讓自己靜下來。




班級輔導與聯絡簿回饋是各班導師最重視與珍惜的,每位導師都花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閱讀並書寫學生的聯絡簿,因為學生拿到聯絡簿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看、讀導師們給的回饋。各年級導師也都為自己的班級設計了相應的班級輔導活動,例如:讓國一新生能逐漸熟悉國中生活與人際交往的「國中生活敲門磚」,以及讓國二、國三學生對未來多一些掌握的「生涯探索」等。

社會情緒學習×心理韌力

雖然五天的「義起心連心」暑期營隊時間短暫,但透過精心設計的課程與導師活動,我們將社會情緒學習(SEL)充分融入其中。從國學素養到班級輔導等多元內容,每一環節都在培養學生SEL的五大核心能力: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人際技巧,以及負責任的決策。這些活動不僅讓原住民國中生在團隊合作中學習情緒表達與人際互動,更在遊戲與討論中建立了心理支持的基礎,幫助他們在面對未來挑戰時,能以更具韌力的心態前行。

希望這短短五天的相聚能在每位學生心中種下一顆小小的火苗。這顆火苗起初或許微弱,卻蘊含無限潛力。在未來的學習、生活或職場領域中,當契機來臨,這顆火苗將因SEL的滋養而逐漸燃起,讓學生在自我探索中找到自信、在社會參與中展現同理、在決策時刻做出明智選擇。無論是面對學業壓力、人際衝突,或生涯轉折,這份內在力量將引導他們發光發熱,如同油杉點亮自己與周遭的世界般。



暨大教院USR計畫放送頭

暨南大學教育學院USR計畫長期關注偏鄉教育議題,於教育部第四期(114-116年)USR計畫獲肯定,補助執行「水沙連創新教育行動聯盟:從韌性到永續,既國際也在地」計畫,以永續和韌性為核心理念,與教育學院教政系、國比系、諮人系和院學士班合作,建構偏鄉教育韌性、科技學習韌性、國際文化韌性、心理健康韌性等四大構面,整合師資培育、學生學習和社區參與等三大目標,投入埔里鎮、魚池鄉、仁愛鄉、信義鄉的在地教育實踐工作,期盼創造水沙連區域創新教育行動的契機。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

聯絡表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