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教育行腳,與第一屆行腳有著相同的況味。2020年,那時帶領著大家去了高山森林基地,攀爬了勇氣石,從海岸山脈遠眺蔚藍的太平洋。而這次的教育行腳,我們與山林溪湖互相呼喚,從日月潭自力造筏到沿著欖仁溪溯行,追尋斯卡羅的足跡,這些故事,希望在未來成為可以追索的大學生活記憶。
自力造筏是教育行腳課程的全新嘗試,事前我們做了很多推想,為了安全,我們邀請了專業的講師和救生團隊為確保活動順利,考量到天氣,我們也將課程從多雨的下午改為上午進行,從照片中大家的笑容看起來,應該是好玩且豐富的團隊建立體驗。而相信縣政府黃山科長的說明,也讓南投縣在地耕耘的足跡和努力,更加擲地有聲。
在滿洲鄉的欖仁溪溯行,我們很開心的連絡上在恆春半島蹲點十年的工作夥伴,除了透過課程講解在地社區工作的眉眉角角,也由滿洲鄉生態旅遊協會安排欖仁溪秘境探索,幸運地,我們也品嘗了在地阿公阿嬤的手路菜,包括雨來菇、老菜餔雞湯和各種在地菜餚,使得整趟旅程回味再三。
非常感謝屏東大學大武山社會實踐暨永續發展中心,以及「讓生命不同凡「想」-屏東身心障礙成人服務友善環境的建置」、「朱雀先驅:屏東偏鄉三師共學模式」、「多元文化產業推進器-屏東地方創生實踐計畫」、「搖滾社會力:在地關懷為導向的社會企業與公益實踐培力計畫」等USR計畫師生夥伴們的全力支持,運用一整個下午的訪談技巧課程和勝利星村的訪談實作,讓剛進入大一的學生們直接接觸質性研究方法,並付諸行動。這對於後續的社參行動,將是彌足珍貴的啓蒙。
十分感謝勝利星村的天堂鳥咖啡、必勝烘培研製所、七木人文空間書房、頭分埔文化工作室、永勝五號等在地店家,願意用整個下午的營業時間為院學士班的新生們提供訪談機會,讓同學們了解在地努力的足跡。也謝謝屏東大學USR計畫支援經驗豐富的同學們,在屏東大學師長的協調安排下擔任小隊輔,讓勝利星村的訪問和團隊帶領更加完整。
這趟由洲松副校長、啓東院長、竣詔老師、奕帆老師、慧君助理、小朱助理全程陪伴著的旅程,在最後同樣有結業小組報告,同學們針對偏鄉教育和地方創生,提出了許多切身觀點,這些觀點有些是自身的反思體悟,有些則是場域的回饋,比如場域夥伴們提到的「偏鄉不是缺人才,而是沒有舞台」,就讓許多同學感同身受,同時也意識到偏鄉教育的諸多主客觀條件限制、挑戰和發展的可能性。
每次教育行腳,都是社區、人情、音樂和在地文化的人文採集。恆春半島位於南方之南,有著與眾不同的風貌和地景,我們聆聽《行佇恆春的路》,在屬於半島的歌謠之中,思考新一期的計畫;我們將設計新一版的教育行腳,期待能呈現不同的課程面貌,並與暨南大學的學生們繼續前行,也期待一個月後各組的影片發表,以及各組想訴說的半島故事。